开发发展发现阿里投资或收购的公司难得善终,神马都是浮云?
本月初,一向喜欢买买买的阿里巴巴再度出手,以21.5亿元收购连锁超市三江购物。然而,由于阿里巴巴没有获得控股地位,两者之间仍存在利益冲突,导致外界看空这笔投资的前景,认为阿里巴巴可能会重蹈此前投资失败的覆辙。外界的质疑并非恶*意*度人,这种担忧源自阿里巴巴再此前多项投资中的失败。例如,在国内媒体发布的多篇盘点中国企业并购败局的文章中,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一事总是首当其冲,成为教科书式的负面案例。而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更是直言,他曾和朋友们讨论过,“被阿里巴巴收购或投资的企业都没有好下场”。
十年买下上百家企业 多数泡汤、夭折!
那么,如此惊人的论调能否站得住脚?不妨先来回顾一下阿里巴巴投资过的公司。据IT橘子上的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阿里巴巴一共投资了170余家公司,其中大半都在获得投资后出现创始团队出走、业务被分拆入阿里自家部门、或是股票被阿里巴巴贱卖等问题,而其中最“没有好下场”的投资,当属上文提到的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一事。
2005年,阿里巴巴以置换40%的股份为代价,收购雅虎中国资产。马云希望利用雅虎的搜索技术,为淘宝带来更大的流量。但实际上,阿里巴巴在搜索上的尝试画虎不成反类犬,不但没有带来收益,而且每年还要向雅虎支付约5000万美金的技术使用费。如今,雅虎中国团队已经放弃了搜索,转而在阿里巴巴搞起了公益,这场轰动一时的投资终究惨淡落幕。
出人意料的是,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失败只是一个开始,此后在对口碑、往来、星辰等公司的投资上,阿里巴巴栽了一个又一个跟头。特别是对美团的投资,被看作是“花钱养了个白眼狼”。2011年前后,O2O成为中国互联网新风口,阿里巴巴希望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入局,于是以3亿元参与了美团网的B轮投资。但是,由于在电影购票等业务上存在激烈竞争,双方一直是面和心不合。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时,阿里巴巴甚至有意绕开,最终不得不折价抛售股票,完全失去在新美大的话语权。
今年,阿里巴巴投资失败的表现已经蔓延到了产品层面,甚至一度引起用户不满。两年前,阿里巴巴收购“最好用的音乐播放器”天天动听,并于今年年初将其升级为阿里星球。而在上周,阿里星球宣布停止音乐播放服务,全面剔除天天动听的原有功能。此举遭到天天动听老用户的吐槽、抵制,阿里巴巴被质疑“再次打烂了一手好牌”。
目前,除了一批已经明确宣告死亡的项目,阿里巴巴还有大笔投资面临打水漂的风险。例如,阿里健康失去药监码系统、魅族手机连年亏损达上亿元、高德地图陷入数据造*假*风波......如此看来,“被阿里巴巴收购或投资的企业都没有好下场”这句话虽然带有夸张的成分,但阿里巴巴在投资上的不顺利的确是有目共睹的。甚至连阿里巴巴的投资部门都承认曾被嘲笑:“土豪除了有钱之外,真的啥也没有。”
收购和投资过于自私 摊子太大找不到主要方向!
应当看到的是,无论是个人或企业进行财务投资,都不能保证100%的正确,偶尔失手也可以理解,但像阿里巴巴这般频繁失误,甚至多次将优质产品玩烂的案例却并不多见。究其原因,这可能与阿里巴巴的投资重自身短期收益,而不考虑被投资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关。
其中,比较典型的是阿里巴巴对微博的投资。在接受阿里巴巴的投资时,微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,而阿里巴巴似乎没想过挽救微博业务,反而迫不及待的将微博改造成了淘宝的导购平台,许多生硬的广告植入降低了微博的用户体验,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微博的衰落。类似的例子在阿里投资中屡见不鲜,天天动听就是在完成为阿里星球的导流任务后被抛弃的。也就是说,在一笔投资中,阿里所求和所做大都是尽量利用对方为自己服务,这显然不是一种良性的投资、合作方式。
原本,把收购的企业进行整合的做法无可厚非,阿里巴巴并没有义务给被收购的企业独立成长的机会。可问题在于,阿里巴巴投资的触手过多,被收购企业涉及很多不同的领域。目前看来,阿里巴巴没有足够的实力掌控这些企业的发展,只顾吸尽被收购或投资企业的精华为自己服务,而不会去考虑被收购或投资方的发展,导致双方难以实现共赢共达合奕。
分析过阿里巴巴投资战略的短板,也就不难理解外界为何会看空此次阿里巴巴对三江购物的投资。从投资目的上看,阿里巴巴是希望通过三江购物弥补天猫超市的线下短板,这仍没有跳出阿里巴巴重自身利益的投资思路,未来三江购物也有可能步天天动听、微博等被投资对象的后尘。
10月,阿里投资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,“2008-2011年阿里的投资高潮中鲜少有成功的案例”。遗憾的是,他们简单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“团队不专业”,而没有看到阿里巴巴在投资上的过分自我才是根源。如果不改变投资上的短视和自私,那么即便阿里巴巴这个“土豪”财大气粗、有资本去投资优质项目,恐怕也很难获得良性收益与回报。
领导说了!
你点跟帖评论下,
小编的工资就涨一毛!
已有100000+用户注册开发发展平台,有你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