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专访华为任正非,董倩面对面;全世界众多企业家无法超越任正非的思想境界!

客飞发泽KFFZ.COM
2019-01-21
来源:开发发展KFFZ.NET

央视专访华为任正非,董倩面对面;全世界众多企业家无法超越任正非的思想境界!



原标题:华为人人持股:被逼出来的方案

企业发展史上诸多经典的模式,其实大多都没有什么复杂的设计,而是被逼出来的。

比如泰罗制、丰田方式、阿米巴经营,以及今天要讲的华为的人人持股。

这是任正非摸着石头过河,慢慢地才走出来的独特策略。

华为的困境

不少人因为逼上梁山不得不创业,但却少有人一创业就掉进无底洞。任正非43岁创业时,一家人还住在简易棚屋里,母亲常去菜市场捡清场时的菜叶。

华为开始运营后,公司稍有点钱就投入资金做研发。任正非知道市场空间巨大,却不知道接下来的挑战和竞争比预期要更大。在极为艰难和简陋的环境中搞研发,周期长见效慢,注定了要面临生存危机:

租赁的办公和生产地点,因租金拮据,每过一两个月就要搬一次。华为员工名义上工资不低,但只能拿一半,而且还不知哪天能发下来;甚至半年发不出工资,很多时候发工资都是打白条。

员工私下议论的最多的是公司哪天会破产,担心研发投入打了水漂。一些老员工耗不住了,初始创业团队有3人选择离开了华为。到公司发年终奖后,更多人跳槽了。前面的人做了一半走了,后来的人又从头做起,形成人才断档。

每场灾难,都是带着礼物来的,就看创业者的悟性了。

华为的出路

面对这样局面,大多数人是会崩溃的,会放弃初心和目标,转而找现实点的活下去的办法。可任正非“不随大流”,他有梦想和意志力。那是他活下去的支撑。

在那段日子里,任正非找父亲商量。父亲说,民国年间,都是大老板投资,再请掌柜的。掌柜不出钱,却每年可以有分红,掌柜对待工作也极其负责。

父亲的话一下子撞醒了任正非。他于是做了二件事:

1、将手中的股份剥离,按照在职员工时间和级别,实行员工持股制;

2、尽管资金捉襟见肘,但对于执意要离职的员工,从不拖欠;

这两招很快起了作用。军心稳住了,士气还提升了。所有员工都全力以赴投入事业和市场。运营商一有情况,员工就立刻出发,在现场不解决完问题就不回家。

那时,也是华为“床垫文化”最时兴的时候。问题解决小组或研发团队成员,常常拉个床垫睡在工作现场。

任正非在1995年说:“由于资金的不平衡,公司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危机,一次又一次被推到危险的边缘。是谁挽救了公司,是什么神暗中保佑?是集体奋斗的员工之魂,托起的气场保佑了公司。”

任正非明确提到了“气场”。公司搭建平台就是建构上下同欲的磁场,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就会释放员工的创造性,每个人智慧和创造性都空前爆发出来。

1998年,华为有了起色后,任正非以全部补发和兑现了拖欠员工的工资转成的股份,实现了他的承诺。这些股份的现实价值,甚至远超华为员工的预期。高管拿到几千万元是常有的事,拿走几亿元也不少见。

任正非曾对到访华为的总理李克强说,他持有的股份仅仅是1.4%。员工才是华为的主人,是他们在共同绘制一幅画卷,每个人都激发出了想象力和潜能,才创造了华为的崛起和传奇。

华为加油!

*****

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

赞赏是美德[平面化]305_347.png

达合奕共社群专用.png


您可能感兴趣专用.png

您事业创业缺少此证书.gif


赞助位.png



阅读8531371
分享
写评论...